• 当前研究项目

    broken image

    儿童的选择观发展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对自身及他人选择的看法往往会影响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重大决策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通过有趣的故事和问答了解孩子们对选择的看法:他们认为自己有怎样的选择?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评价他人的选择?儿童的选择观如何影响他们的选择行为?

    broken image

    儿童对成就的认知

       成功由什么决定?是先天的天赋、与生俱来的家庭条件和财富、还是后天的努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时而会经历成功,时而会经历失败。他们也会逐渐与他人进行比较,也会受到他人的评价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成败观,帮助孩子了解如何可以成功,如何面对失败非常重要。儿童对于成功以及成功的决定因素的看法很有可能影响其在面对成功及失败时的表现,也会影响其如何看待他人的成功与失败。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通过有趣的图片和故事了解儿童对成功的看法。

    broken image

    儿童对于社会善念行为的理解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世界。即便我们与他人没有直接互动,我们的自身的行为也很有可能对他人造成影响。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通过玩偶游戏研究儿童在评价这样的行为的时候是否会考虑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儿童是否能够分清体贴的行为和不体贴的行为?儿童自己会考虑到自身行为可能对他人带来的潜在影响吗?

    broken image

    儿童对规则与集体决策的理解

       规则是儿童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学龄前期间,儿童逐渐学习规则、理解规则,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群体决策中。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通过故事和问答的方式探索儿童对于规则的理解:他们认为群体的规则应该如何制定?规则又如何可以被改变和更新?

  • 团队成员

    broken image

    负责人 赵欣 PhD

    赵欣博士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不同文化中儿童的社会认知与社会学习。她目前的研究项目主要关注各个文化下儿童选择观的发展,以及儿童选择观对儿童自我控制行为及社会道德评价的影响。赵欣博士20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心理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学位,2019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

    broken image

    刘心悦

    刘心悦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生。她对养育方式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和童年创伤对儿童交流模式的消极影响感兴趣。她想通过研究改善一般家庭的养育方式,让儿童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闲暇时间里,她喜欢看电影和听音乐。

    broken image

    王文慧

    王文慧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生。她对儿童发展心理感兴趣。她想通过研究如何改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让儿童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broken image

    冯中巍(已毕业)

    冯中巍是华东师范大学2018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她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形成以及影响因素感兴趣,希望运用发展心理学以及跨文化的知识更好地了解儿童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的变化,以帮助父母找到与不同年龄孩子的最佳交流方式。

    broken image

    胡颖

    胡颖是华东师范大学2018级心理学专业的一名本科生。她对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发展以及关于他们的教育很感兴趣,她希望通过儿童发展研究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健康快乐地生活。

    broken image

    李思贤

    李思贤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生。她希望能够了解儿童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以及儿童是如何在与他人交互中逐步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broken image

    李奕初

    李奕初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生。她希望了解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人格塑造及社交能力的影响,以及童年创伤对儿童后天发展的影响程度。空闲时她喜欢阅读、写作。

    broken image

    吴文清

    吴文清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生。她对儿童在社会互动中表现出的攻击及亲社会行为十分感兴趣,她希望通过心理学了解更多儿童的奥秘。闲暇之余,她喜欢阅读,观影,音乐和弹吉他

    broken image

    吴依辰(已毕业)

    吴依辰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一名学生。她对于儿童自我认知的建构很感兴趣。由于社会环境极大地影响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她很想知道如何提供一个对儿童有益的发展环境以帮助他们形成更高的自尊和自我关怀。

    broken image

    余小曼

    余小曼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她对儿童自我认知与价值观形成感兴趣,希望深入探究童年经历对价值实现造成的影响,改善家庭教养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以帮助其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找准自身定位并收获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满足感。

    broken image

    诸淑芬(已毕业)

    诸淑芬是华东师范大学2018级心理系的学生。她感兴趣的是,早期经历(尤其是原生家庭)如何影响儿童人格特征的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早期经历的影响又是如何变化的。科研之余,她对摄影和旅游非常着迷。

    broken image

    陈晗临(已毕业)

    陈晗临是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的本科生,她对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感兴趣,她希望通过学习、研究、与他人合作,揭开儿童发展差异之谜。

    broken image

    陈佳婧(已毕业)

    陈佳婧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生。她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感到好奇,她希望通过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找到社会文化、家庭环境中影响儿童的情绪、认知发展的因素,从而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空闲之余,她喜欢听音乐和摄影。

    broken image

    常小瑜(已毕业)

    常小瑜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学生。她希望能够通过儿童发展心理学来理解孩子的世界,进一步帮助孩子向世界传达他们闪光的思想,她相信,理解儿童是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的必要条件。业余生活中她喜欢各种各样的电影,以及给小朋友们讲故事。

    broken image

    方乃馨(已毕业)

    方乃馨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9级本科生。她对教育很感兴趣,希望把握儿童发展心理,并结合她的专业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空闲时间,她喜欢读书和骑行。

    broken image

    史奇淼(已毕业)

    史奇淼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的学生。他对儿童的规则意识、成败观等话题感兴趣,他希望能够学习和探索儿童发展的规律,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空闲的时候,他喜欢看书、看视频、跑步、打篮球。

    broken image

    唐溪若(已毕业)

    唐溪若毕业于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未来将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跨人类发展硕士研究项目。她喜欢教育,喜欢孩子。她希望能结合自己学习的教育语言学与发展心理学知识,做有意义的科研,帮助更多的儿童。科研之余,她喜欢英文辩论与写作。

    broken image

    魏同(已毕业)

    魏同是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本科生。她对儿童的发展及教育很感兴趣,希望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在科研之余,她喜欢素描、摄影。

    broken image

    王诗语(已毕业)

    王诗语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读教育与社会学的硕士项目。在此之前,她在美国范德堡大学接受了幼儿教育和第二语言研究双专业的学习,并曾在中美多所小学及幼儿园实习和工作。她是一名热忱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并对儿童早期语言和社会发展、家庭教育以及教育变革有特别的兴趣。毕业后,她希望从事教育研究和幼儿教育倡导工作。

    broken image

    王雨田

    王雨田是复旦大学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她热爱教育,希望能进一步学习发展心理学,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做出有意义的科研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空闲之余,她喜欢弹钢琴和看电影。

    broken image

    张春颖

    张春颖是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3岁婴幼儿发展和教育,她希望运用发展心理学以及跨文化的知识更好地了解儿童社会性认知的形成、发展以及影响因素。科研之余,她对古筝、钢琴、摄影和美术较感兴趣。

    broken image

    张文宇

    张文宇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一名本科生,他对儿童的性格,成长环境和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他希望通过研究儿童的内心世界俩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之余,他还喜欢打篮球和看电影。

    broken image

    臧璐

    臧璐目前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本科生。她对文化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很感兴趣,希望能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中儿童的认知异同。空闲的时候,她喜欢做做手工、看看书。

    broken image

    张卉

    张卉是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本科生。她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与未来发展很感兴趣。她希望能探索到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从而帮助儿童更快乐地成长。

    broken image

    葛熙垚

    葛熙垚,2018年毕业于美国里德学院,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学院,获得应用与心理统计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儿童社会认知。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希望将心理测量方法、教育技术与社会认知发展等领域的知识结合,做一些有趣且对孩子有益的东西。业余时间在努力成为一名金属吉他手。

    broken image

    舒宇航

    舒宇航是跨文化儿童发展实验室的研究助理。她于201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并于2020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了发展心理学硕士学位。宇航的研究关注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发展,以及这些刻板印象会如何影响儿童对成就和失败的理解。此外,她还对儿童的群体认知感兴趣,并探究这些认知是如何影响儿童的社会道德评价的影响。业余时间,她喜欢烘焙,料理和健身。

    broken image

    陈森宇

    陈森宇曾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生,现作为博士生就读于新西兰的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她对亲子互动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饶有兴趣。她热爱猫咪,在业余时间,喜爱与人交流和看纪录片。

    broken image

    张沁圆

    张沁圆是杜伦大学教育心理学本科生。她热爱教育,对儿童心理在教育学中的应用很感兴趣。她曾在EF青少年英语机构,双语幼儿园等参与实习和担任助教老师。她希望通过实验室的研究经历,探索儿童发展的规律,帮助儿童快乐地成长。

    broken image

    常心怡

    常心怡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本科生。她感兴趣的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养方式和学校的教育模式如何对其产生影响。她希望通过研究可以改善目前学校及家庭的教育方法,帮助儿童健康快乐地生活。

    broken image

    俞可钦

    俞可钦是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她曾在国外进行长期游学,喜爱了解异国风俗传统。她对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以及儿童艺术能力发展领域较感兴趣。她也希望追求心灵的善与美,在自然和艺术中寻得幸福。

    broken image

    金桐伊

    金桐伊于2020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会计与金融学院。她一直渴望与幼儿和青少年一起工作,目前在香港青少年和家庭创新计划中心做研究。桐伊对家庭功能,学校氛围和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感兴趣。她希望通过有意义的研究为弱势家庭和儿童争取更好的权利,资源和机会。在业余时间,她喜欢摄影和旅行。

    broken image

    李丹丹

    李丹丹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研究生。她本科专业是学前教育,研究生阶段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儿童发展。她感兴趣的方向是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她认为大人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儿童及其行为,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更好地去了解儿童。

    broken image

    王语涵

    王语涵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一位本科生。她对于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很感兴趣,想了解社会文化如何影响儿童对于社会群体和自我呈现的理解。她非常珍惜每一次和小朋友玩耍或聊天的机会。课余时间,她喜欢纯音乐,也是一个侦探小说迷。

    broken image

    谭一言

    一言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她对儿童的决策过程和机制,以及社会认知感兴趣。她希望通过对人类早期认知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决策行为是如何、为什么产生的。在业余时间里,她喜欢爵士舞、跑步和弹吉他。

  • 发表文章

    期刊论文

    主持的研讨会

    • Following Authorities, Goals, or Groups? New Perspectives on Children’s Normative Reasoning and Behavior.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017 Biennial Meeting (SRCD 2017)
    • Keeping others in mind: New evidence for selective and effective prosociality in toddlers and young children.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019 Biennial Meeting (SRCD 2019)

    会议报告

    • Su, Y., Cai, H., Hu, Y., & Zhao, X. Process or outcome?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of effort. Poster Presentati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Society 2024 Biennial Meeting (CDS 2024)
    • Zhao, X., & Li, Z.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ly mindful behaviors in early childhood. Individual Talk, Cognitive Development Society 2024 Biennial Meeting (CDS 2024)
    • Zhao, X., & Li,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choolers’ Understanding of Considerate Socially-mindful Actions and Theory of Mind. Individual Talk,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023 Biennial Meeting (SRCD 2023)
    • Zhu, T., Chang, X., Zhao, X., & Scott, R.M. Essentialist beliefs about SES and residency in Chinese young adults. Poster Presentation,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023 Biennial Meeting (SRCD 2023)
    • Zhang, Q., Wu, W., & Zhao, X. Who Makes the Choice? The Influence of Choice Freedom on Children’s Prosocial Behavior. Poster Presentation,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023 Biennial Meeting (SRCD 2023)
    • Hu, Y., She, Y., & Zhao, X. Children consider changes in performance over time when reasoning about academic achievements. Poster Presentation,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023 Biennial Meeting (SRCD 2023)
    • Li, D., Zang, L., & Zhao, X. Children Consider the Beneficiary’s Preference in Evaluations of Socially Mindful Actions. Poster Presentation,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023 Biennial Meeting (SRCD 2023).
    • Wang, Y., & Zhao, X. Children Consider Prosocial and Reputational Motivations in Evaluations of Socially Mindful Actions. Poster Presentation,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023 Biennial Meeting (SRCD 2023)
    • Zhao, X. Children’s Beliefs and Evaluations About Overcoming Constraints i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Persistence. Individual Talk,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023 Biennial Meeting (SRCD 2023)
    • Zhao, X., Yang, X., & Yuhang Shu. Children Consider Constraints and performance over time in Intuitive Theories of Achievement, Individual Talk,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021 Biennial Meeting (SRCD 2021)
    • Zhao, X. & Yang, X.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Rule Cre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Daily Social Behaviors, Poster Presentation,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021 Biennial Meeting (SRCD 2021)
    • Zhao, X.,& Kushnir, T. She Helped Even Though She Wanted to Play: Children Consider Psychological Cost in Social Evaluations. Poster Presentation,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019 Biennial Meeting (SRCD 2019)
    • Zhao, X., Zhao, X., Gweon, H., & Kushnir, T. Leaving Choice for Others: Children’s Evaluation of Considerate Actions. Individual Talk, Society for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SPP 2018)
    • Zhao, X., Gweon, H., & Kushnir, T. Leaving Choice for Other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Mindfulness. Poster Presentation, 2017 Bienniel Meeting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Society (CDS 2017)
    • Zhao, X., Shtulman, A., & Kushnir, T. Differentiating Immoral Actions from Impossible Actions: Children’s Beliefs about Choosing to Perform Deviant Actions. Poster Presentation, 2017 Bienniel Meeting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Society (CDS 2017)
    • Zhao, X., Kang, C., Wente, A.O., Gopnik, A., Zhu,L., & Kushnir, 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hibitory Control and Free Will Beliefs in 4-to 8-year-olds across Three Cultures. Individual talk, Society for Philosophy and Psyhology (SPP 2017)
    • Zhao, X., Kushnir, T. How U.S. and Chinese children talk about moral, conventional and personal choice. Poster presentation, The 23r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16
    • Zhao, X., Kushnir, T. Children’s awareness of authority to change rules in various social contexts. Poster presentation, 2016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SPP)
    • Zhao, X., Kushnir, T. Children’s awareness of authority to change rules in various social contexts. Individual talk, 2016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CogSci 2016)
    • Self-Control and Conceptions of Free Will, Desire and Normative Constraint: A Cross-Cultural Developmental Investigation. 2015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Self-Control Conference (PSSC 2015)
    • Zhao, X., Kushnir, T. How children and parents talk about moral, conventional and personal choice. Poster presentation, Ninth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Society (CDS 2015)
    • Wente, A. O., Bridgers, S., Zhao, X., Li, J., Lin, Z., Seiver, E., Zhu, L., Gopnik, A. Physical causal reasoning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4-and 6-year-olds,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2015 Biennial Meeting (SRCD 2015)
    • Wente, A. O., Bridgers, S., Zhao, X., Gopnik, A., Zhu, L., Seiver, E. Cultural variability in young children’s folk intuitions about free will. Poster presentation, 2014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CogSci 2014)
    • Wente, A. O., Bridgers, S., Zhao, X., Gopnik, A., Zhu, L., Seiver, E. Do you have to eat the cookie or could you choose not to? The development of U.S. and Chinese children’s beliefs about free will. Poster presentation, Eighth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Society (CDS 2013)
  • 联系我们

    broken image

    家长


    如果您是家长,想要和您的孩子参与实验,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

    broken image

    学生


    如果您是学生,对加实验室感兴趣,请发送简历到

    ccdlabecnu@126.com

    broken image

    合作


    如果您是幼儿园、小学、教育机构,有兴趣与我们合作,请发送邮件到ccdlabecnu@126.com

  • 关注我们

    与我们互动,获取更多

    broken image

    微信公众号:跨文化儿童发展实验室